7月14日晚間,紫光學大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,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42.68%至61.79%。公司受到新冠疫情影響,部分線下教育培訓業務長時間停滯,導致業績同比大幅下降。
盡管缺乏良好業績支撐,但今年以來紫光學大二級市場股價持續上漲,截至7月14日累計漲幅已經達到了148.01%,公司年內第三次發布股價波動異常風險提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發布業績大幅下降的“利空”同時,紫光學大同日發布擬籌劃定增的“利好”對沖,7月15日,紫光學大在二級市場再度漲停。
對此,一不具名業內人士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分析認為,紫光學大目前股價脫離公司經營基本面,存在炒作嫌疑;而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壓力下,公司一旦計提商譽減值或將造成公司“資不抵債”?;诖吮尘跋?,公司發布定增計劃存在以對抗商譽減值的“動機巨大”。
數據顯示,截至一季度末,公司凈資產同比下降14.29%,僅余8500萬元,而公司賬面上15.28億元的商譽已是凈資產的18倍。
商譽超凈資產18倍
截至7月15日收盤,紫光學大報84.84元/股,漲幅10%,股價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。不過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大漲的盛況背后,紫光學大的經營困局卻并沒能緩解。
公司于2016年度完成收購學大教育,并確認商譽15.28億元,于此同時公司經營受到債務壓力拖累。學大教育私有化回A時,上市公司為收購學大向當時控股股東紫光卓遠借款23.5億元,目前該項債務的本金仍有15.45億元,上市公司面臨每年7至8千萬元財務費用等支出。
另據數據顯示,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,公司總資產為34.88億元,歸屬上市公司凈資產僅為8500萬元,資產負債率高達97.8%,公司賬面商譽為凈資產的18倍。
“這意味著一旦公司計提1/18的商譽值,公司就將面臨資不抵債。”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,而這種情況下需密切關注上市公司商譽減值風險,公司未進行商譽減值的合理性是否充分。